五旬节圣灵降灵在救赎历史上的意义(Richard Gaffin)

作者:小理查德•伽芬( Richard B. Gaffin, Jr.) 

大约五十年前,我还读神学院的时候,有时候会听到一句口号:“圣灵是三位一体中被遗忘的那一位”。不过今天已经不能这么说了。过去这几十年见证了前所未有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普遍的甚或是波及全球的对于圣灵及其工作的兴致。在这期间,大概没有别的问题会比这更影响普世的教会。似乎人人都在谈论圣灵。

不过,虽然大家可能都在谈论圣灵,但是大家说的不都是一回事。铺天盖地的文字资料在继续呈现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正反论点。正如许多基督徒通过个人经验就可以知道,结果是非常令人困惑的局面:上帝唯一的圣灵,是为着教会的合一赐下来的,现在反而成了教会内部张力与分裂的理由。

怎样解决这令人苦恼的局面呢?有办法吗?有。请注意我在上面没有说什么。我没有说圣灵是基督徒内部关于圣灵的工作和恩赐方面意见不合的源头或起因。不合一的源头在别处。是由于不听圣灵的声音。

但是我们怎么听圣灵的声音呢?有那个可能性吗?我在哪里可以听到圣灵说什么,又怎么能确定我听到的是圣灵的声音呢?这个关键问题的答案,不是来自于声称自己有最终权威代表圣灵或谈论圣灵的个人或者教会,也不在于我本人或者任何其他人的属灵经验。

答案,唯一的答案,就在这句精辟的话里面:“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威斯敏斯特信条》1.10)。只有圣经自始至终是上帝在今日的默示,是因着它在历史中独特的“上帝所默示的”源头(提后3:16)关于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包括圣灵及其工作的方面,圣经是给今日教会唯一确定、无误、可靠的圣灵的声音。我们只有自始至终聆听圣灵的声音,才能认识圣灵和他的工作。(林前2:10-14)我们拥有圣经,那么只有当我们拿起“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弗6:17),只有让锋利的“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来4:12)圣灵宝剑,在我们内心深处以及我们最关切的事上,对我们说话,我们才可以发现该如何期望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工作。

那么基督徒的属灵经验又如何?都没意义了吗?当然有。不过无论我的经验还是你的经验,还是任何其他基督徒的经验,都不是正确理解和确定我们如何期待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工作的决定性来源。真正的来源是圣经,而且只是圣经,经过正确理解的圣经。我们的经验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它符合圣经并因此证实圣经的时候才是必要的。

圣灵的恩赐

无疑,不止有一种方式来概览圣经关于圣灵工作的教导。不过,有一种方式虽然今日被五旬节宗以及其他灵恩派广泛采取,我们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聚焦于使徒行传,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圣灵的洗、讲方言的实例以及神迹的记载。这些记载被解读为提供了范例,要在今日基督徒的经验中复制。

这种方法误会了使徒行传的宗旨。这个宗旨在1:8中表明出来:“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应许至少不是直接讲给无论任何时间与地点的每一位基督徒的。8节中的“你们”指的是使徒(参2节),就是那些在基督地上的事工一直与基督同在的众多人中被分别出来的那些人,为他作有权威见证的人,主要是见证他的复活(20-26节)。相应地,8节的应许表述的是使徒行动的计划,也包括了与他们相关的教会中的其他人。使徒行传的其余部分都描述了这个使徒计划的不断实现和完成。

换句话说,使徒行传的总体目的就是要记录已经完成的使徒日程:福音由使徒传开,教会的拓展,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罗马)”。这种地理性的运动,其民族特色是无疑的,比如保罗在使徒行传13:47引用的平行经文所指明的:“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使徒行传描述了这种建造教会的福音,借助于使徒,由犹太人(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到半犹太人(撒玛利亚)再到非犹太人(外邦人地极)的扩张。当在基督里实现的、所应许的救恩从以色列一族传扬到万族时,使徒们的行动标志着上帝救恩计划的普世性。

以弗所书2:19-22生动地刻画了使徒活动的这个方面(参彼前2:4-5),在此保罗把教会刻画成建筑中的房屋。在主要描述救恩普遍性以及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因福音合一的上下文中(11-18节),使徒(和先知)以基督为房角石,构成了上帝在基督升天和再来之间正在建造的圣殿的根基。

换句话说,这个圣殿是个历史性的模式。这圣殿的使徒与先知根基已经完工。这不是一个持续到现在的一个连续的行动,也不必定期重立根基(我们必须相信上帝是圣殿的总工程师,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如同基督的工作一样,房角石的根基(林前3:11)已经完成,不可重复,不再持续,使徒的根基角色也是如此。对应着基督一劳永逸、业已完成的工作,是使徒一劳永逸的、业已完成的对于拯救工作及其意义的见证。教会立根基的时期已经在过去结束了,使徒(及先知)在教会中生活工作的时期也相应地结束了。今日教会处于后使徒时期,用保罗的话说,教会的地上建筑正在被建造,这是直到基督再来之前的持续行动,牢牢地建基于这圣殿已经完成的、立好的、以基督为中心的使徒性根基。

所以,使徒行传并不是随意选取的早期教会历史片段的开放式记载,也不是叫我们仿效的。不该给使徒行传加上第二十九章(或更多章),也不该有写给提阿非罗大人的第三部来完成假定使徒行传未完成的部分。相反,随着路加所计划描述的世界性使徒任务的成全,使徒行传就照着路加的目的收尾了。请注意,在这一方面,保罗清楚,通过自己作为“外邦人使徒”的事工(罗11:13),福音已经传到“普天之下”,“万人(凡受造的)”(西1:5-6、23)。

那么关于五旬节又怎么样呢?如果使徒行传2章中描述的使徒及在场其他人的经历,不能作为一个范例或者样板,叫后来的基督徒于基督再来之前在生活中去追求与仿效,那么那天发生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五旬节发生于使徒行传刚刚开篇的地方,但是它明显是全书的制高点,是路加写给提阿非罗的第二部分叙述的整个历史的制高点。为什么呢?五旬节具有最高的重要性,是因为圣灵的洗(徒1:5)——也被描述为圣灵的“浇灌”或“降下”(徒2:33;路24:49)——完成了基督一劳永逸的工作。五旬节就是这么重要。

无论这经历多么惊人和难忘,但是如果我们聚焦于在场之人的经历,并且把这种经历作为我们自身将来可能经历的模板,那我们就没真正领会五旬节的意义。五旬节要比他们的经历重要得多。如果没有当时发生的事件,我们完全可以说,基督进入历史所要完成的工就会半途而废。

这种重要性可以从路加福音及使徒行传的几个相关的角度来看。在使徒行传1:5,耶稣既有前瞻也有回顾,他把使徒要受圣灵之洗的应许(我们知道就是五旬节要成就的应许),与约翰用水洗礼所标志的施洗约翰的事工联系起来。耶稣建立这种联系的理由,可以从四福音书对于约翰事工的记录中清楚地看到。

路加福音第3章开篇的几节概括了约翰的事工,勾画了他事工的中心,并对他的事工进行了整体性的说明。第15至17节记载了约翰在回答百姓关于他是否是基督这个问题的时候所作的对比。在这个对比中,洗礼是个交叉点,突出显明了约翰与要来的基督在事工上的区别。但是为什么拿洗礼作为比较的基础呢?因为洗礼的行动是各自事工的基本标志。约翰实际上在说:我不是基督,我只是他的先锋而已,是为那即将到来的基督作准备的。所以,我是用水施洗;这不过是个记号,是个指向标。相反地,基督事工的基本标志,他的洗礼,将是以圣灵与火进行。那个洗礼就是我的洗礼所代表的事工所指向的实际。

所以说,约翰用这段话来概括介绍了基督整体的事工,而且把圣灵的洗礼作为重中之重的中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督在地上的工作,以十字架为顶点,要赎那些他来拯救之人的罪,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大的工作,为了要为他们获得并给予他们圣灵这份恩赐。这就是基督在五旬节那天为他的百姓所做的。五旬节那天发生的事件绝对不是辅助的或者次要的;可不是什么“第二次的祝福”。当时发生的圣灵的洗,是至关重要的事,是第一级的祝福,是与基督降世要成全的救恩密不可分的祝福。若没有那次洗礼,没有那次恩赐,基督为我们救恩所做之工就算不上完全了。

上述这些想法基于施洗约翰对于耶稣的启示,也被五旬节那天彼得的讲道所进一步证实。当彼得讲道即将结束时,他以一段宣告来点题:“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徒2:32-33)这里把四个事件联系起来:耶稣的复活(启示了以十字架为顶点的弥赛亚事工的救恩果效,22-31节),他的升天,他从父受了圣灵,他在五旬节将圣灵浇灌下来。

明显,这些事件是不可分割的;每一个事件都伴随着已经或将要发生的事件来发生。被钉十架,复活,升天,在升天时受了圣灵,以及五旬节,这些事件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事件综合体。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一个一劳永逸的事件综合体。像基督的受死、复活、升天不可重复,五旬节也同样不能在个体的基督徒经历中重复。

尽管有普遍的误解,不过五旬节并不是带来全新或不同的圣灵体验。旧约信徒和新约基督徒之间经历圣灵的区别是真实的、重要的,不过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于后者来说更丰富、更强烈、更充分了。在五旬节圣灵的浇灌,其新奇之处主要在于两个相关的方面。第一,因为基督成全救恩的工作已经完成,圣灵终极性地降临。五旬节降临的圣灵,应验了圣父的应许,是现在得了荣耀的基督的灵(“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约7:39);他是末世的灵。其次,五旬节降临的圣灵是浇灌凡有血气者的灵。上帝的百姓现在成了圣灵的团契,包含着各族、各方、各民、各国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他是普世的灵。

如果说五旬节有意义,那意义就在于,圣灵降临与教会同在——永远地、不变地同在。因为五旬节的缘故,信徒们可以放心,圣灵不会撇弃他们。不过这样说,也就等于说五旬节意味着基督与我们同在,不会撇弃信徒。在约翰福音第14章,耶稣告诉门徒,他要到父那里去(12节),并应许他们,他去了就要求父,赐给他们圣灵作为保惠师(16-17节)。然后他马上接着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18节;另参23节)。这句话指的不可能是他复活后短时间的显现,也不是指历史终结时的再临,而是指着降下圣灵的事实。

圣灵降下,就是耶稣到来。这二者的行动如此密不可分,以至于可以说,圣灵的同在就是基督的同在。保罗表达了这个事实,在对于五旬节的一句话评论中他说,在复活中得了荣耀的基督,作为末后的亚当,已经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15:45)。所以,他后来也写道:“主(基督)就是那灵”(林后3:17)。

再来看大使命。让这个大使命得到赞许,让教会对它恒久确信的,是那已经复活、即将升天的主的保证:“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这是五旬节的应许。五旬节降临的圣灵的同在将是被高举的基督的同在。这种同在是教会永远可以依靠的,信徒们每次聚集擘饼的时候也以圣礼的方式知道这个极其奥秘的事实。在擘饼时,虽然他们的主已被高举坐在“父神的右边”,身体没有与他们同在,但是他“藉着圣灵”与他们同在,正如圣灵与他们同在,且住在他们里面。

让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对于圣灵恩赐的反思,当彼得在五旬节那天传讲福音时,宣告那些悔改的人“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他不是在应许,或者至少起初不是在应许他们刚刚见证的方言的恩赐,或者圣灵的任何其他特定恩赐。反之,他看到的要比这更多:圣灵本身作为“父所应许的”(徒1:4;路24:49),这恩赐就是那赐恩者自己。实际上我们下面就要看到,那伟大的恩赐,我们每个信徒所共享的,就是上帝本身——圣父上帝,在基督里,借着圣灵。关于真正属灵的所有事情,我们必须采取这种整全的、从三位一体出发的角度去理解。

— 节录自教会期刊《圣灵之工

作者简介:小理查德.伽芬(Richard B. Gaffin, Jr. 也译为:葛富恩, 1936年 — )是费城西敏神学院的荣休教授。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