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误解误用的经文: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

作者:小草

约翰福音第8章记载了一个行淫的妇人被抓到主耶稣这里来的事件,那些抓她来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并不是出于对淫乱罪的痛恨,而是为着“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约8:6)他们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所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他怎么样呢。”(约8:4-5)

面对他们这个问题,如果主耶稣说,不能打死这个妇人,那么他们就会说耶稣违背了摩西的律法。如果主耶稣说,打死吧。那么这就会与主之前所宣告的,“因为 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相矛盾。这正是公义和慈爱怎么能得以并行的问题。

面对他们一再的追问,主耶稣回答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约8:7)主这样的回答是很巧妙的,没有否定这个行淫的妇女不该被打死,按摩西的律法,她确实是该被打死的。所以,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就不能控告主耶稣违背摩西的律法。但同时,主却对先拿石头打的人加了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是没有罪的。

法利赛人以严守律法而著称,但他们只是外表敬虔,很自义,是假冒伪善的人。他们想以行律法而称义,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靠行律法就可以被称义。所以,主耶稣就针对他们所夸口的义,用没有罪的来作为可以拿石头打这个妇人的条件,这就让自以为义的他们难以对这样的要求提出抗议。

这些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心里知道他们自己并非是无罪的人。所以,主的回答是非常的智慧和奇妙,不仅让要找他把柄的文士和法利赛的计谋没有得逞,还让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也并非是无罪的,他们外表的义只是假冒的,正如主耶稣所指责他们的,“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太23:20)于是,“他们听见这话、从老到少一个一个的都出去了。”(约8:9)

很多人以为这个故事是在教导罪人没有资格指责或惩处别的罪人,这是误解了经文。如果罪人就不能指责和惩处别的罪人,那摩西的律法岂不等于虚设?所以,这个故事并非是教导罪人就没有资格谴责或惩处别人的罪恶,而是记述了主耶稣是怎么机智地对付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对他设下的圈套,同时也显露了法利赛人的虚谎。

接着,主耶稣对行淫妇人所说的话,与主来到世上不是为了定人的罪,乃是为了拯救罪人是相一致的。“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1)主的话叫我们知道,祂拥有赦罪的权柄。但是,主这样赦罪的公义性何在呢?难道罪人就不用受罪的惩处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主后来的受死和复活里而显明出来,也就是经上所说的,“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 神的义。”(罗3:25)正因为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代死和复活,罪人才有了罪被赦免的恩典,才有了得救的盼望,那个行淫的妇人才得以免死。否则,按律法,没有一个人能守全律法,都只能被处死。

主耶稣所成就的赦罪和救赎之恩是神公义和慈爱的伟大和奇妙的彰显,因为神是公义的,也是慈爱的。所以诗人颂赞道,“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主耶稣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赎之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使徒保罗说, “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加6:14)

常被误解误用的经文: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的一个响应

  1. Mary W说道:

    信主二十多年,没有见过一位真正完全活出耶稣教导的,或是讲道完全无误的,总会或多或少有错,甚至是将自己的意思掺进讲道中变为神的意思——似乎很多教会都强调神会赐福我现世安好——结果大概实在不能安好的就能举枪自尽了——但是他们还是这么讲。《圣经》里跟神的人都是背十架的世人眼中的苦人,可现实里的教导没有十架,只有赐福与救恩。还是有很多人奉他的名聚会、敬拜他。神大概都能忍耐longsuffering吧,而且作为不同肢体,功用不一样,这种不同也可能导致信徒彼此之间的误解。所以对于批判的、否定的,我是很谨慎的。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