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普罗(R C Sproul)
“神的福音”这一表述并不意味着福音是“关于”神的信息,而是指福音是神的“产业”。 神是福音的所有者,他发明了福音,并委派保罗去传讲和教导。保罗不是福音的作者,神才是。这里,保罗采用相同的结构,却不再指向神的福音,而是指向神儿子耶稣基督的福 音。福音是耶稣的产业,不仅如此,耶稣还是福音信息的核心。
今日,教会里这样的用词已经泛滥。讲道人说他们在传讲福音,但你仔细听他们每 周的讲道,却很少能听到福音。“福音”这个词好像变成了讲道的昵称,而非具有特定的内 容。新约中的“福音”一词是 euangelion,前缀 eu-也出现在不少英文单词中,比如 euphonic (悦耳的)音乐,指向动听的旋律。我们也有 eulogy(悼词)一词,指的是在葬礼上对逝 者的缅怀致辞。Eu-这个前缀指向好的、悦人的事物,angelos 或 angelion 的意思是“信 息”。天使是报信的使者,angelos 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
Euangelion 的意思是“好消息”,这个词具有丰富的旧约背景。“福音”的基本含义就是 宣告一个好讯息,如果医生给病人做了检查,随后宣布病情并不严重,这就是个好消息。 在古代,士兵去打仗,家里的亲人都在翘首以盼从战场上传来的战况。一旦战争分出胜 负,报信的人就会赶紧跑回后方,把结果报给等候的人。以赛亚书有一节经文也是基于这 个背景:“那报佳音,传平安,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神作王了。这人的脚 登山何等佳美”(以赛亚书 52:7)。瞭望塔的守望者举目观看,看到远方扬起了灰尘, 定是有人跑回城中汇报战况。守望者经过专门的训练,可以从报信者跑步的姿态判断消息是好是坏。假如报信者步履战兢踉跄,就暗示是个坏消息。假如他步履如飞,周围灰尘四 起,就意味着好消息。“福音”最初的概念就是如此。
到了新约,我们发现“福音”这个词有三种用法。首先,新约的前四卷都被称作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以及约翰福音。这些书卷都是耶稣的传记,在这个 意义上,“福音”指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其次,在耶稣侍奉的早期,“福音”这个词并非与耶 稣的位格相关,而是与神的国相关。施洗约翰宣扬福音时,他的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 应当悔改”(马太福音 3:2)。耶稣在比喻中也教导,“天国就好像……” 在耶稣的口中,福音是历史中戏剧性的时刻,透过人们期盼已久的弥赛亚,神的国在历史时空中迸发生长。 好消息是天国的好消息。
最后,到了使徒书信写成的时代,尤其到了保罗书信之后,“福音”这个词有了新的内涵,它成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福音”具有了清晰的内容,这个福音的 核心就是宣告耶稣是谁,以及耶稣一生成就了什么。
假如我们向左邻右舍作见证,说,“我去年成了基督徒,委身于耶稣了。”我们是在 为耶稣作见证,但却没有向他们讲福音,因为福音不是关于我们的好消息,而是关于耶稣的好消息——耶稣做了什么,他过了完美顺服的一生,他在十字架上的代赎之死,他从死 里复活,他升到高天,他将圣灵倾倒给教会。这些关键要素,可谓是新约基督福音的“客观元素”。
除了耶稣的位格与工作,新约中“福音”一词也指向信徒的收益,即耶稣客观工作所成就的福祉,也变成了信徒的主观经历。首先,耶稣是谁、他做了什么? 其次,这一切如何使你我得益? 因此,保罗才会将耶稣的位格与工作,跟唯独因信称义的教义联系起来,这个教义对福音至关重要。我们宣讲福音是在宣讲耶稣,但我们也宣讲我们该如何透过耶稣得救,如何进入救赎关系。
在今日教会,福音饱受攻击。摆正福音内容,既要理解耶稣位格与工作的客观方面,也要理清唯独凭信心领受福音恩惠的主观维度,这一点再强调也不为过。
最近,我听说一位福音派神学院教授声称,归算的教义——即我们的罪在十字架上 被转嫁给基督,他的义透过信心归算给我们——是人的发明,不是福音。听到这话,我简直要哭出来。这话表明了我们今日持守福音真理的紧迫性,以及教会在历世历代捍卫福音好消息需要怎样的谨慎和仔细。
— 节录自史普罗牧师的《义人必因信得生:司布尔罗马书解经注释》
史普罗提到了旧约背景的问题,这个恰恰是霍顿这派走偏改革宗的严重短板,即他们那套走偏的救恩论教义,是因为他们将保罗神学脱离了旧约背景语境,几乎把保罗的神学变成了一套非常抽象的经院哲学式的论辩系统。
从创世记3:15的原始福音,发展到以赛亚书53:12,都清楚说明:福音不只是包含称义,也包括信徒和基督同样拥有圣灵和全面得胜。换句话说,在始祖亚当的全面失败中,必须要有信徒自己的全面得胜(福音的主观方面),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消息。而原始福音宣告出来的时候,居然是上帝单方面对蛇宣告的,这说明这个福音是单单上帝成就的,和人的功劳又没有任何关系。
Therefore I will divide him a portion with the many, and he shall divide the spoil with the strong, because he poured out his soul to death and was numbered with the transgressors; yet he bore the sin of many, and makes intercession for the transgressors.(Isaiah 53:12 ESV)
按照伽芬的解经,这里的“a portion”就是指:在基督里,圣灵被当作白白的礼物给了选民,这也是福音好消息。
赞赞
只能说霍顿的神学表述有轻微的简信主义和轻微的反律主义倾向(每个改革宗基督徒内心都有这种倾向,毕竟地上阶段都是蒙恩的罪人;霍顿诚实地把这种倾向表述出来)。霍顿支持律法的第三重功用,与“恩典福音”的廉价恩典、赖恩犯罪有本质的不同。他对律法-福音观和对摩西之约的解读,接近于John Cameron和绍莫学派(Salmurian School), 在改革宗的经典作家中能得到Thomas Goodwin和 Samuel Bolton 的支持,虽然属于改革宗内的少数派立场,但远远没到需要大张挞伐的地步。
赞赞
霍顿反对主权救恩,而主权救恩不仅是符合圣经的,也是与简信主义针锋相对的。虽然霍顿没有否定律法的第三重功用,但他却又把基督徒当守律法当作是律法主义,他这不是很自相矛盾吗?
赞赞
揆诸历史,那位董作涛讲的大致上是对的。霍顿倡导的路德式加尔文主义和周毕克倡导的经历性加尔文主义,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属于清教徒的正传,前者有一些缺失和遗憾(但底线守住了,确保人得救绰绰有余)。
赞赞
霍顿所讲的福音是没有呼召人悔改的,这样的福音怎么让人得救?人若不悔改,是不会得救的。
赞赞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加我的微信,董作涛已是我的微信好友,这样我们可以更方便在微信里交流。我的微信号是:GrassinNA2018
赞赞
混杂了路德宗的这种非圣约神学思维,如果在律法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得救确实还可以算是绰绰有余,但是在当今这个轻信主义泛滥的年代,还在这样拼命强调律法与福音的区分,同时却不以同等强度强调十字架的包含性的话(其实按照伽芬的看法,十字架的包含性,在这个时代强调的比例应该更多才对),得救可就不一定绰绰有余了。这就像保罗在面对加拉太教会问题的时候一样,保罗要把因信称义的信息的比例放大,如果保罗把信息的比例反过来讲,信徒就更危险了。这还是在加拉太信徒重生的前提下来看,这个信息的比例都不能搞反(此时,十字架的排他性的这个信息要多讲),更何况,在面对当今的大量轻信主义信徒时,如果还在拼命把这个强调的比例颠倒,得救怎么可能是绰绰有余的?
赞赞
对,当代的异端泛滥,比如成功神学,灵恩派,天主教,他们并不是在否定福音的客观元素,而是在否定和歪曲福音的主观维度。天主教否定唯独因信称义,简信主义否定信心里的悔改和顺服的要素,霍顿是把主观维度彻底排除在福音之外,这也是对福音的歪曲。
赞赞